影響耐火材料耐火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歸納為下列幾個方面:
1、耐火材料的化學礦物組成和它的分布情況 化學礦物組成和它的分布不同時,耐火材料中產(chǎn)生液相的速度和量以及液相粘度不同,因而耐火度也不同。當耐火材料中礦物分布均勻時,耐火材料的耐火度主要取決于它的化學組成。
2、原料的顆粒度 耐火材料在高溫下各相間相互反應(yīng),生產(chǎn)液相。以及固相在液相中不斷溶解,這些物理化學過程首先是顆粒表面進行的。顆粒愈小,反應(yīng)速度愈快,則耐火材料試樣愈容易彎倒。
3、升溫溫度 耐火材料在加熱過程中,升溫速度愈快,彎倒要求的溫度愈高。這是因為耐火材料內(nèi)部的物理化學反應(yīng)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測得耐火度就高,為了正確地反應(yīng)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升溫速度要求一定的加熱速度。
4、爐內(nèi)的氣氛 爐內(nèi)的氣氛對耐火度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耐火原料都含有一定的氧化鐵。在氧化氣氛中,氧化鐵呈Fe2O3狀態(tài)存在,在還原氣氛中,氧化鐵呈FeO或Fe狀態(tài)存在。若耐火材料呈FeO狀態(tài)時,耐火度降低。
5、耐火材料試樣的安放位置對耐火度也有影響,一般測定時按部頒標準。
耐火度測試
耐火度是指耐火材料在無荷重條件下抵抗高溫作用耐不熔融和軟化的性質(zhì)。耐火材料的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及各相分布、結(jié)合狀況對其耐火度有決定性的影響,決定材料耐火度的基本因素是材料的化學礦物組成及分布情況,各種雜質(zhì)成分特別是具有強熔劑作用的雜質(zhì)成分會嚴重降低材料的耐火度。
耐火材料特別是耐火磚的耐火度測定按照中國標準GB/T 7322-2007(等同采用國際標準 528-1983)進行。GB/T 7322-2007的要點是試驗物料做成截圖三角錐,上底每邊長2mm,下底每邊長8mm,高30mm,截面成等邊三角形;試驗物料試錐與標準測溫錐的彎倒情況 ,直至試錐頂部彎倒接觸底盤,此時與試錐同時彎倒的標準測溫錐可代表的溫度即為該試錐耐火磚的耐火度。
耐火材料的耐火度不能代表它的實際使用溫度。因為在測定耐火材料耐火度是不荷重的,實際使用有荷重作用。因此,使用溫度要比耐火度低。